1 / 1
00:00 / 04:09
吉他谱
第1页 共1页


【创作背景】
《七子之歌》是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组诗,表达对祖国领土被割让的悲愤与呼唤。李如意的C调原版吉他编配以简约手法还原诗歌的赤子情怀,通过民谣化处理强化叙事感,适配现代听众审美。

【情感表达】
主歌以【级进旋律】铺陈离散之痛(如”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”),副歌【四度跳进】爆发”母亲我要回来”的呐喊。过渡部分采用【IV-V-III-VI】和声走向,通过小调色彩转折强化思念与抗争的戏剧冲突。

【和声级数走向】
主歌:C-G-Am-F(I-V-vi-IV)奠定叙事基调
副歌:F-C-Dm-G(IV-I-ii-V)推动情绪升华
过渡:F-G-Em-Am(IV-V-III-VI)制造张力

【演奏要点】
1. 前奏用【C调分解和弦】模拟童声纯净感
2. 主歌采用【拇指低音+三指轮拨】保持律动
3. 副歌转换为【扫弦节奏型】,力度随情绪递增
4. 过渡段使用【挂留和弦】延展和声紧张度

【短评】
李如意的编配【精准捕捉原诗魂髓】,C调编曲既保留学生合唱版的纯粹,又通过【民谣化节奏重构】赋予现代感染力。和声设计上【巧妙混用大小调】,在”我要回来”处形成调性碰撞,吉他化的语汇让百年诗歌焕发新声。不足在于间奏部分指法编排可更突出澳门地方音乐元素。


【创作背景】
《七子之歌》是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爱国组诗,后由李海鹰谱曲成为经典。李如意的C调原版编配以民谣吉他为基础,【保留原曲的叙事性与民族情怀】,通过简化和弦走向适配吉他弹唱,突出歌词的质朴与深情。

【情感表达】
歌词以【被割让的领土拟人化】视角,主歌(如“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”)诉说分离的哀伤,副歌(“我要回来”)爆发回归渴望。过渡部分通过和声张力(如IV→V→I)强化情绪转折,体现从压抑到激昂的递进。

【和声级数走向】
主歌:C→G→Am→F(I→V→vi→IV),【营造叙事感】;副歌:F→G→C→Am(IV→V→I→vi),增强坚定色彩;过渡部分采用F→G→C(IV→V→I)经典终止式,推动情绪升华。

【演奏要点】
1. **节奏型**:分解和弦为主,副歌加入扫弦提升力度;
2. **指法设计**:C调常用开放和弦,简化横按,【适合初学者】;
3. **动态控制**:主歌轻柔,副歌加重低音区,突出对比。

【短评】
李如意的编配【平衡了原曲深度与演奏友好性】,C调调性明亮贴合主题,和声走向简洁却富有感染力。虽未使用复杂技巧,但通过层次分明的编排,完美传递了《七子之歌》的【民族痛感与赤子之心】,是一版兼具教学价值与艺术表现力的吉他谱。